当抽象玩梗撞上生命敬畏:从甲亢哥拒认科比事件看网络文化的边界
2025年3月,美国网红“甲亢哥”(IShowSpeed)的中国行直播持续霸榜全球热搜。在河南少林寺体验武术文化时,一名身着深色外套的男子突然上前搭讪,坚称其为已故NBA巨星科比·布莱恩特,并要求模仿标志性的后仰跳投。面对无厘头的纠缠,甲亢哥一改往日癫狂风格,严肃回应:“科比已经去世,请尊重他。”这一幕经直播传播后,在外网引发关于网络玩梗伦理的深度讨论。
这场看似荒诞的闹剧,实则折射出当代青年亚文化的深层矛盾。从直播画面看,涉事路人刻意使用“科比饮料”等谐音梗,其手机屏保甚至印有科比好友勒布朗·詹姆斯的头像,这种混杂着名人元素的“抽象人设”,本质是将逝者娱乐化以获取流量。在B站、抖音等平台,类似“科比后仰跳投教学”“曼巴精神鬼畜视频”长期存在,部分创作者将悲剧事件解构为搞笑素材,却忽视了科比作为体育偶像的文化象征意义——他的离世不仅是篮球界的损失,更承载着一代人的青春记忆。
甲亢哥的愤怒值得玩味。这位以“全球行为艺术家”自居的网红,曾在挪威街头被薅光头发仍保持微笑,却在中国因价值观冲突首次发怒。这种转变背后,是他对生命敬畏的底线认知。正如他在直播中反复强调的:“科比从未效力上海大鲨鱼”,这种对事实细节的较真,恰是对逝者的深切缅怀。反观涉事路人被推离后仍洋洋自得的表情,暴露出部分网民将“解构崇高”异化为低俗狂欢的病态心理。
事件在外网的发酵更具启示意义。当甲亢哥的保镖用英语重申“尊重科比”时,YouTube评论区出现大量反思西方媒体偏见的声音:“这不是我们被告知的中国”“他们在展示真实的文化敬畏”。这场意外插曲,无意中成为跨文化对话的范本——中国网民自发维护逝者尊严的集体意识,与西方青年对“过度娱乐化”的反思形成共振。
在郑州街头,甲亢哥与粉丝合唱《阳光彩虹小白马》的温馨场景,与少林寺的冲突事件形成鲜明对比。这提醒我们:文化交流需要幽默,但幽默应有边界。当网络玩梗触及生命尊严时,任何“抽象狂欢”都不应成为冒犯的遮羞布。正如科比曾说:“我不想做下一个乔丹,我只想做第一个科比。”或许,对逝者最好的纪念,正是守护他独一无二的精神遗产,而非将其沦为流量游戏的棋子。
电话:13594780205
联系人:周经理
邮箱:scrupulous@att.net
网址:https://wap.weljoint.com
地址:安顺市抬葛街347号